今年618大促已落下帷幕,在全网7987亿元的销售额中,“买买买”的快递也已在“拆拆拆”中完成了使命。数据显示,618期间,京东物流持续联动上下游企业使用循环包装、原厂直发包装等各类绿色包装超3.2亿次,助力减少一次性垃圾3.8万吨。早在今年4月,在第54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京东物流宣布,在此前广泛应用的基础上,京东物流还将陆续投放循环包装150万个循环快递包装(循环保温周转箱和青流箱),推广循环包装的共享回收模式,预计至2024年底,仅这一举措将减少纸箱、泡沫箱、塑料袋等一次性包装超1亿个。2022年,由顺丰研发的新型可循环使用快递箱在北京市开始推广使用,名为“π-box”的包装箱可循环使用70次以上,整箱的制作材料96%可回收,快递员送货后直接在用户家开箱交货后带走重复使用,可以节约大量纸箱和塑料包装袋,截至2021年底,已投放达72万个,循环使用280万次。此外,苏宁易购物流、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推出的“漂流箱”和绿色循环快递盒等可循环快递包装也先后投入市场试点运行。
2016年国家邮政局通过《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首先提出了“要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取得明显效果”,将减量和可循环作为绿色化的抓手;此后在《快递暂行条例》等文件中也反复出现鼓励“减量化”、“可重复”的文字。之后,政策频发,国家邮政局的快递包装绿色化治理也从2021年起提出了对可循环包装的量化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家政策和法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和产业企业共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截至2022年底,在物流循环包装领域,中国累计已授权发明专利总数为2404条,超过10万美金的高价值专利数量有860件,按10%上位专利占比估算的话,大约有90件。
可循环包装益处颇多,相关部门力推使用可循环包装,但现实生活场景中并不常见其身影,主要是基于:快递包装产权归收件人,快递公司难以保证包装100%回收利用;与传统快递纸箱相比,可循环快递包装的价格略高一点,出于低价考虑,现阶段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纸箱包装。当前可循环包装更普遍应用于以下场景: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国家邮政局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组织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不过,其在推广使用中也面临诸多尴尬:如因使用成本相对较高、企业之间缺乏互通等原因,导致周转率、利用率偏低;长距离运货后回运成本高;不少消费者将其当作一般包装盒,时常有去无回等。破解推广困境,仍需从以下方面发力: